關(guān)于最緊的封底照片這個問題很多朋友還不知道,今天小六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五花大綁的最明顯特征,就是先從犯人脖頸綁起,故至今南方還戲稱被五花大綁為“穿麻領(lǐng)褂”,捆“二龍膀子”。
2、查詞典,五花大綁條稱:綁人的一種方式,用繩索套住脖子并繞到背后反剪兩臂。
3、僅拿這一條簡單介紹去比,就可以看出那些先從手或胸開始的日式綁法不能算五花大綁。
4、可以說,大綁各國都有,專稱五花大綁的特定綁法卻是中國獨(dú)創(chuàng),是我們的國粹,不少網(wǎng)友稱之為“國綁”,是非常有道理的。
5、而有的人侈談什么日式五花大綁或西式五花大綁,是不客觀的。
6、五花大綁簡潔明快,只用一根繩子就可以搞定,捆綁速度快,又極難掙脫,因此十分實(shí)用!比起被縛后就動彈不得的日式和西式綁法(真可謂呆若木雞),五花大綁后,被縛女子還能在有限的空間里扭動伸縮,更顯得婀娜多姿,楚楚動人。
7、下面綜述三種五花大綁的樣式。
8、一、傳統(tǒng)形五花大綁:(分正面式和反面式兩類)正面式:先把綁繩(七米左右)對折作一小繩圈(不作圈亦可)。
9、2、把繩圈搭在后脖頸上。
10、3、把繩子分別向前順兩肩拉過,垂在胸前。
11、4、把繩子分別從兩腋下穿至后面(抹肩)。
12、5、在上臂上纏繞兩或三圈,下臂一圈,每繞一圈須打結(jié)以防下滑。
13、6、把兩面繩頭拉回背中,向上引過后脖頸的繩圈。
14、7、以下有三種完成樣式:a)將穿過后頸繩圈的繩子用力向下拉,同時(shí)把被縛人的小臂盡量向上托送。
15、使模特兩大臂反向叉擾,雙腕在背后向上交叉,盡量托至兩胛之間;用拉下來的繩子牢牢捆住手腕,最后打死結(jié)。
16、(此為吊縛)b)將穿過后頸繩圈的繩子用力向下拉,同時(shí)把犯人的小臂向上托送至左手叉右肘,右手叉左肘,呈平行狀態(tài)。
17、用拉下來的繩子先把并排的雙肘中部捆牢,然后分向別繞向兩側(cè),在肘腕并排處分別打結(jié)后穿過大臂最下一圈勒繩,最后匯總于背上小繩圈。
18、(此為平縛)c)將穿過后頸繩圈的繩子用力向下拉,同時(shí)把犯人的雙腕交叉,用拉下來的繩子牢牢捆住,然后余繩分別向上穿過大臂最下一圈勒繩,反向穿過另一大臂的最上一圈勒繩,穿好后用力拉緊,匯總于背上小繩圈。
19、(此為垂縛)反面式:先把綁繩(七米左右)對折作一較大繩圈。
20、2、繩圈在前,從犯人頭上套下,從前向后圈住犯人喉部。
21、3、把繩圈后的繩子分別從犯人兩腋下穿至前面。
22、4、在上臂上纏繞兩或三圈,下臂一圈,每繞一圈須打結(jié)以防下滑。
23、以下各步與正式相同,也分吊縛、平縛和垂縛三種樣式。
24、二、改良形五花大綁:傳統(tǒng)五花大綁流行最廣,時(shí)間最長。
25、但它的缺點(diǎn)也很明顯。
26、尤其是正面式捆法中的抹肩,在監(jiān)視不嚴(yán)的情況下,容易脫縛。
27、犯人如能找到尖端突出的東西如較硬的樹叉、欄桿的尖頭、甚至門、窗上部的尖角等物體,就能將抹肩的繩子挑到身后,使綁繩出現(xiàn)松動。
28、又因?yàn)檎麠l綁繩是一體的,只要一處松動,經(jīng)不斷掙扎,就會越來越松,最終使犯人脫出繩扣。
29、而傳統(tǒng)五花大綁的反面式雖無此弊端,但綁繩長期勒緊喉部,會造成犯人的種種意外。
30、因而,又出現(xiàn)了改良的五花大綁,這種綁法比起傳統(tǒng)綁法來只有一處改動,就是把第4步的抹肩改成胸口小交叉,即把搭在頸后的繩先在胸口前交叉再穿過兩腋下纏繞上臂,其它步驟與傳統(tǒng)綁法相同。
31、這樣,綁繩各處纏繞牽拉,不易拉脫,只要真正綁牢,是難以脫縛的。
32、由于長期的文化隔離,港臺的改良五花大綁與出現(xiàn)了一點(diǎn)差別:即繩圈套頸后兩繩頭引向前,即不是經(jīng)過腋下,也不是進(jìn)行交叉,而是在喉前交扭成一股,一直向下扭到胸前,然后分開再向后纏縛大臂,以后程序基本與相同。
本文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標(biāo)簽:
免責(zé)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