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孟獲第一次是被誰生擒的,孟獲這個問題很多朋友還不知道,今天小六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當然是云南的 孟獲 中國三國時期南中少數族首領。
2、系東漢末益州建寧郡( 今云南晉寧東 )大姓。
3、生卒年不詳。
4、官至御史中丞。
5、 孟獲 - 簡明歷史傳記 蜀先主劉備死的前后,孟獲追隨益州郡大姓雍闿起兵反蜀漢,并誘煽夷人同叛。
6、據《漢晉春秋》有載:其時蜀南夷帥作叛,諸葛亮來到南中,百戰(zhàn)百捷。
7、聞知有一個名叫孟獲的人,向為本地的夷、漢所服,于是務要生擒他。
8、后來諸葛亮果然擒孟獲于盤東。
9、 孟獲 - 簡明演義傳記 建興三年(225),諸葛亮親率大軍分3路征南中 (蜀漢以巴蜀為根據地,其地在巴蜀之南,故名),南中內部混亂,越嶲(今四川西昌東)叟帥高定元部下殺雍闿 ,孟獲代立為首領 。
10、諸葛亮以孟獲在當地夷、漢人中威望甚高,乃采馬謖“攻心為上”之策,定計將其生俘,縱歸使更戰(zhàn)。
11、凡7縱7擒,孟獲乃心服。
12、當年秋,南中四郡(越嶲、益州、永昌、柯)悉平。
13、諸葛亮大量起用當地少數族的上層分子,把夷人渠帥移置成都為官,孟獲為御史中丞。
14、并以南中的牛馬特產充實蜀國軍資。
15、自此終諸葛亮之世,南方無大叛亂。
16、 孟獲 - 歷史年表 【公元223年】蜀建興元年 益州郡(今云南東部)漢族豪強雍闿,煽動本郡夷帥孟獲反蜀。
17、 【公元225年】蜀建興三年 諸葛亮追軍南中。
18、七擒孟獲。
19、孟獲拜降,并赴蜀都為官。
20、 《三國志》沒有記載,《三國演義》大書特書——— “七擒孟獲”《三國演義》大書特書的篇章,歷來廣為流傳。
21、說的是劉備病逝白帝城后,蜀國南邊相繼發(fā)生叛亂。
22、建興三年(225年),諸葛亮經過充分準備后,親率大軍南渡瀘水(金沙江),迅速平定了云、貴地區(qū)的叛亂,鞏固了蜀國的后方。
23、在這次具有重大意義的南征中,諸葛亮為了達到“攻心為上”的目的,七次抓住孟獲,又七次放走了他。
24、如今,云南許多地方還保留著“七擒七縱”的地點。
25、近日,涼山彝族奴隸社會博物館黃承宗先生撰文指出,歷史上孟獲確有其人,但七擒七縱的故事實際上是不存在的。
26、 歷史上到底有無孟獲其人? 關于孟獲其人,學界一直是有爭議的。
27、民國時云南地方史志專家張華爛先生作《孟獲辯》稱孟獲是“無是公”,他認為:“陳壽志(指陳著《三國志》)于南中叛黨雍闿高定之徒,大書特書,果有漢夷共服之孟獲,安得略而不載?其人身被七擒,而其名即為‘獲’,天下安有如此湊巧之事?”張華爛的觀點其實代表了許多學者的觀點。
28、那么,到底有無孟獲其人? 黃承宗認為,雖然孟獲的生卒時間無法考證,但孟獲是實有其人的。
29、孟獲的籍貫和家世,多與南中大姓有關。
30、現在云南昭通第三中學內著名漢代“孟孝琚碑”是清光緒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在昭通縣縣城南十里白泥井出土的。
31、該碑記載漢代孟姓在歷史上是南中的最著名的兩個大姓之一。
32、 除此而外,有關孟獲祭祀的歷史非常久遠。
33、據目前發(fā)現的實物資料,最早是唐代和宋代時期。
34、至于建國前西南諸省,或建祠廟,或附祀土主廟以祠孟獲者多處。
35、僅西昌縣石柱子土主廟、青龍寺、五顯廟均設像祭祀。
36、民間所供五顯埴神,其畫軸左側第三層排列中有一孟獲像,俗稱“掃壇蠻王”。
37、 孟獲到底是漢族人還是彝族人? 關于孟獲的史料記載非常簡略,《漢晉春秋》僅記載他是一位“為夷漢所服”的首領。
38、他到底是漢人還是彝人?長期以來形成兩種觀點。
39、一派史家的觀點認為,孟獲的民族是漢族。
40、而另一派史家的觀點認為孟獲是彝族。
41、 支持漢族一派的理由是孟姓雖為南平歷史上的大姓,但孟氏有朱提孟氏和建寧孟氏之分。
42、朱提孟氏自西漢時就有在內地為官者。
43、而建寧孟氏是朱提孟氏南遷而來的。
44、三國時有孟琰(朱提)、孟獲、孟干、孟通等。
45、彝族中雖有祖先是孟獲的傳說,但也有彝族幫助諸葛亮打孟獲的傳說。
46、所以,孟獲可能是南遷的漢族。
47、 而支持彝族一派認為,歷史上少數民族首領被賜漢姓者歷代都有,因此不能以姓氏來判斷其族別。
48、至于少數民族受歷代統(tǒng)治者挑動而互相殘殺,或奉命征剿。
49、所以彝族幫助諸葛亮打孟獲并不能作為孟獲是漢族,而非彝族的證據。
50、 黃承宗認為,在南中歷史上確曾有楚人王滇記載的一些大姓落籍在南中,其實他們的勢力時有消長,但他們當屬少數人,時間長了與當地民族融合,多數已不知遷徙南中的年代,這種現象在歷史上根本是常見的。
51、這類情況的族屬當然視為當地的土著人。
52、 孟獲的族別應當是彝族,近年來在貴州整理彝文典籍時,也發(fā)現了孟氏的譜系記載。
53、 關于“七擒七縱”孟獲的史實是不是真實的? “七擒七縱”的最早由來是《華陽國志》卷四《南中志》。
54、另外在《三國志·諸葛亮傳》注引《漢晉春秋》也有簡要的記載。
55、但《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出師表》及當時率軍首領《三國志·蜀志》卷十三《李恢·呂凱傳》均沒有直接記載。
56、而北宋的《資治通鑒》則提到:孟獲被“七擒七縱,而亮猶遣獲,獲止不去,曰:“公,天威也,南人不復反矣。
57、”顯然是采納了《華陽國志》的記載。
58、究竟是陳壽以后的史學家發(fā)現了新資料,彌補了《三國志》的不足,還是他們僅僅根據傳說而記入史冊的,有待史學家進一步深究。
59、 1983年4月,著名歷史學家、四川大學歷史系教授繆鉞先生在全國首屆《三國演義》學術討論會上指出,諸葛亮哪有那樣大的本事,把孟獲當小孩一樣隨便放了又捉?已故著名滇史專家、西南歷史地理專家、原云南大學歷史系教授方國瑜先生在《諸葛亮南征路線考記》一文中說,七擒七縱孟獲之事不過是民間傳說,載于志書者更多附會,不值辯論。
60、方先生還在其所著《彝族史稿》一書中對此問題作了一番深入的考證,認定關于諸葛亮七擒孟獲之說“像煞有其事,完全是虛構的。
61、”當代著名三國史研究專家、成都武侯祠博物館館長譚良嘯先生也在《諸葛亮“七擒孟獲”質疑》一文中說,七擒一事,實近乎離奇,諸葛亮俘孟獲不殺當是有的,但“七擒七縱”則令人難以置信。
62、 “七擒七縱”時間上是否有可能? 黃承宗先生指出,關于”七擒孟獲的地點,據《滇元紀略》稱:“七擒孟獲:一擒于白崖,今趙州定西嶺。
63、一擒于鄧賒豪豬洞,今鄧川州。
64、一擒于佛光寨,今浪穹縣巡檢司東二里。
65、一擒于治渠山。
66、一擒于愛甸,今順寧府地。
67、一擒于怒江邊,今保山縣騰越州之間。
68、一以火攻,擒于山谷,即怒江之蹯蛇谷。
69、 從這些地點的分布來看,覆蓋是現在云南省內的廣大地區(qū)。
70、從當時交通情況看,是兵卒步行,輜重馬匹馱運。
71、 諸葛亮的南征開始于建興三年春,平定完叛亂班師回成都是秋天。
72、從成都出發(fā),到了“五月渡瀘,深入不毛”的渡瀘處,已經用了三四個月時間,剩下的時間,即使完全不停的走也走不完各點,更談不上還要在七個地點都要打仗。
73、 黃承宗認為,“七擒七縱”的故事實際上是不存在的,后來的《三國演義》和劇本加以渲染,使情節(jié)尤為離奇,荒誕不經。
74、而實際上諸葛亮的南征,他重用地方勢力,保障他們的利益;一反兩漢以來委官統(tǒng)治,遣兵屯守的政策。
75、他對南中既不用留人,又不留兵,更不用運糧。
76、既籠絡了地方首領為他效力,又得到了金、銀、丹、漆、耕牛、戰(zhàn)馬。
77、軍資所出,國以富饒。
78、使他能專事北伐中原,而后方南中境內保持安定。
本文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標簽: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