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世界最大射電望遠鏡,射電望遠鏡成像原理這個問題很多朋友還不知道,今天小六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射電望遠鏡的原理與衛(wèi)星電視天線接收器的原理大同小異,它通過接收來自遙遠天體的電磁輻射信號,分析其強度,頻譜和偏振來進行研究。
2、其主要有兩個基本指標--分辯率和靈敏度。
3、從光學中,我們知道望遠鏡的分辯率與波長λ成正比,與望遠鏡的口徑D成反比。
4、由于光學望遠鏡是工作在波長為微微米的數(shù)量級上,而射電望遠鏡工作在毫米數(shù)量級上,之間相差10000倍,那么要達到同樣的分辯率,射電望遠鏡的口徑(孔徑)就要比光學望遠鏡大一萬倍。
5、好在,由于運用了射電干涉儀,可以用相距很遠兩地的射電望遠鏡之間的直線距離代替望遠鏡的真實孔徑。
6、這種技術叫做甚長基線干涉。
7、它可以使有效口徑大到幾千公里甚至更遠,從而大大提高了分辯率,使人們有可能看到天體的精細結構。
8、然而有得必有失,靈敏度在分辯率提高的同時卻降低了。
9、靈敏度取決于射電望遠鏡的有效面積,天線造的越大,其靈敏度越高。
10、然而由于射電干涉儀的運用,我們用兩地望遠鏡之間的直線(基線)長度來代替真實孔徑,卻沒有增大與其對應的天線的有效面積,從而使射電望遠鏡靈敏度成倍下降,這也就決定了射電天文學的研究對象--主要是對高能天體觀測以及對射電天文譜線的分析。
11、 射電望遠鏡是接收天體射出的無線電波的望遠鏡。
12、它由兩部分組成:一面或多面天線和一臺靈敏度很高的無線電接收機。
13、天線所起的作用相當于光學天文望遠鏡的透鏡或反射鏡。
14、接收機的作用是把從天線傳來的無線電波放大,并轉變成能用儀器記錄的信號或對無線電波進行拍照。
15、 電磁波信號,主要是微波波段--頻率為GHz量級,波長為厘米或毫米級。
16、光波波段頻率更高,波長更短(幾百納米)。
17、 1931年,在美國新澤西州的貝爾實驗室里,負責專門搜索和鑒別電話干擾信號的美國人KG·楊斯基發(fā)現(xiàn):有一種每隔23小時56分04秒出現(xiàn)最大值的無線電干擾。
18、經(jīng)過仔細分析,他在1932年發(fā)表的文章中斷言:這是來自銀河中射電輻射。
19、由此,楊斯基開創(chuàng)了用射電波研究天體的新紀元。
20、當時他使用的是長30.5米、高3.66米的旋轉天線陣,在14.6米波長取得了30度寬的 “扇形”方向束。
21、此后,射電望遠鏡的歷史便是不斷提高分辯率和靈敏度的歷史。
22、 自從楊斯基宣布接收到銀河的射電信號后,美國人G·雷伯潛心試制射電望遠鏡,終于在1937年制造成功。
23、這是一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前全世界獨一無二的拋物面型射電望遠鏡。
24、它的拋物面天線直徑為9.45米,在1.87米波長取得了12度的 “鉛筆形”方向束,并測到了太陽以及其它一些天體發(fā)出的無線電波。
25、因此,雷伯被稱為是拋物面型射電望遠鏡的首創(chuàng)者。
26、 射電望遠鏡是觀測和研究來自天體的射電波的基本設備,它包括:收集射電波的定向天線,放大射電信號的高靈敏度接收機,信息記錄,處理和顯示系統(tǒng)等等。
27、射電望遠鏡的基本原理和光學反射望遠鏡相信,投射來的電磁波被一精確鏡面反射后,同相到達公共焦點。
28、用旋轉拋物面作鏡面易于實現(xiàn)同相聚集。
29、因此,射電望遠鏡的天線大多是拋物面。
30、 射電觀測是在很寬的頻率范圍內(nèi)進行,檢測和信息處理的射電技術又較光學波希靈活多樣,所以,射電望遠鏡種類更多,分類方法多種多樣。
31、例如按接收天線的形狀可分為拋物面、拋物柱面、球面、拋物面截帶、喇、螺旋 、行波、天線等射電望遠鏡;按方向束形狀可分為鉛筆束、扇束、多束等射電望遠鏡;按觀測目的可分為測繪、定位、定標、偏振、頻譜、日象等射電望遠鏡;按工作類型又可分為全功率、掃頻、快速成像等類型的射電望遠鏡。
本文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標簽: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