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再別康橋的作者是,再別康橋這個問題很多朋友還不知道,今天小六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再別康橋》是徐志摩最有影響的作品之一。
2、 這是一首抒寫自然之美與作者心情的短詩,詩人是崇高、贊美自然的。
3、詩中景物的描寫真實細膩,可見康橋在詩人心中打下了極深的烙印。
4、不僅如此,而且康橋是詩人的理想。
5、他說:”我的眼是康橋教我睜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橋給我撥動的,我的自我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
6、”然而,滿目瘡痍的中國,是非顛倒的年代,艱難的民生,使詩人的 康橋理想逐漸破滅。
7、這首詩寫于一九二八年詩人重返英倫歸國途中。
8、故地重游,昔日之景勾起作者昔日之憶,而離別在即,詩人敏感的心底怎能不蕩起陣陣傷感的漣漪!描寫康橋的自然美,表現(xiàn)作者對康橋的不舍眷戀及心底的惆悵,是這首詩的主題。
9、 徐志摩以其獨抒性靈的詩風靡一時。
10、他的詩,輕靈飄逸,幽婉灑脫,集意境美、建筑美、音節(jié)美和繪畫美于一身,同時對中外詩藝進行融合,追求一種“純真的詩感”。
11、這些在《再別康橋》可見一斑。
12、 這首詩意境優(yōu)美,情感深摯含蓄,詩思精巧別致。
13、詩人以康橋的自然風光為直接抒情對象,采取間接抒情的方式,寓情于景,人景互化。
14、通讀整首詩,無一處不是在寫景、又無一處不是包含著詩人那淡淡的離別愁緒。
15、詩的第一節(jié):“輕輕地,我走了,正如我輕輕地來;我輕輕地招手,作別西天的云彩。
16、”行文看似灑脫,實則是無奈與惆悵:詩人知道,康橋的美景是永存的無法帶走的,改變的是人的心境,失落的是曾經(jīng)的夢想,而帶走的只是那份似淡實濁的眷戀與憂愁。
17、往下,詩人運用比喻,將金柳看成是蕩漾自己心頭的新娘,甚至他甘心做康河里的一條水草,“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18、第四節(jié)中,是清泉倒映了天上的彩虹,還是天上的彩虹融入了清泉?那種“月光如水水如天”的意境開闊而悠遠,正如詩人那淡淡的卻又無處不在的愁情。
19、那絢爛如虹的夢早已揉碎、沉淀在其間詩人輕輕地吟哦也許正是對往日康橋理想的一種悼念?情感在每一個意境中不斷升華至高潮。
20、如果說詩的前四節(jié)描寫的是自然之景,而到了第五節(jié)則回憶人的活動。
21、詩人仿佛看到往日的自己長蒿漫溯,在康橋?qū)舻那榫?,那時的自己是怎樣的意氣風發(fā)啊,現(xiàn)實中的詩人禁不住也要放歌了--但他不能放歌,因為要離別,因為離別時是滿心的不舍與惆悵。
22、唯有沉默才是今晚的康橋,詩人的心境,如一張拉滿弦的弓,箭未離弦,便被人活生生的搶了去,那淡淡的思緒曾有瞬間的高漲,但這高漲又在瞬間消失了,正如他悄悄地來,呼應了開頭。
23、詩作的情緒線索是:淡淡的哀傷--逐漸升華--高漲瞬間--回復淡淡的哀傷,在這樣的線索中,整首詩情與景渾然一體。
24、而詩人構思之精妙體現(xiàn)于取裁的巧妙。
25、詩的開頭:“輕輕地,我走了”詩的結尾:“悄悄地,我走了”兩個一前一后的“我走了”,說明詩人截取的是“走”這一瞬間,而并非從來到走這一個較長的過程。
26、這一瞬間已在詩人心中永遠定格,詩人的一系列情感與他所描繪的康橋的一切意境都在瞬間中完成。
27、瞬間便是永恒。
28、也許,這也正是《再別康橋》這首詩在眾多的離別抒情詩中脫潁而出,為世人所喜愛,經(jīng)久不衰的原因。
29、 從結構上來看這首詩。
30、全詩共七節(jié),每節(jié)四句。
31、每節(jié)各描寫一個景物一個意境,而節(jié)與節(jié)之間是相互聯(lián)系,上承下啟的。
32、以第二、第三節(jié)為例。
33、第二節(jié)中,前兩句詩人描繪了河畔的金柳,后兩句采用層進深化情感。
34、第三節(jié)則承第二節(jié)所寫的“波光”來寫“水底的清荇”。
35、可見句子之間、詩節(jié)之間的環(huán)環(huán)相扣。
36、詩人非常重視詩行本身的美感作用。
37、他的詩作很考究詩歌的外形整齊。
38、這樣的整齊偏重于詩的整體排列順序的整齊規(guī)劃,至于詩行長短并不做呆板限制。
39、這首詩使用 式的詩形,而詩句有長有短,詩的整體錯落有致而并不單調(diào)死板,使人在視覺上產(chǎn)生一種詩的參差錯落的圖案美及嚴謹穩(wěn)定中內(nèi)含變化的和諧感。
40、 詩人說:“詩歌的美妙不在于它的文字意義,而在于它的不可捉摸的音節(jié)里。
41、”可見,詩人追求的是音節(jié)的音律和節(jié)奏。
42、在其詩歌里,音節(jié)與內(nèi)容達到了自然完美的統(tǒng)一。
43、“輕輕地,我走了,正如我輕輕地來”,兩個“輕輕地”疊用,與其說是意境的渲染,不如說是詩人在有意增強節(jié)奏的輕盈。
44、詩人將節(jié)奏視為詩內(nèi)在的生命,他所謂的“內(nèi)含的音節(jié)的均整”,更多的是追求詩行間“頓”的數(shù)目大致相等,而非字數(shù)的相等。
45、頓,即按句中不同成分來區(qū)分音節(jié)。
46、如詩的最后一節(jié)按意群可作這樣的劃分:“悄悄地,/我/走了,正如我/悄悄地/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
47、”詩的每一句之間的頓數(shù)是大致相等的,使得整首詩富有整體一致的節(jié)奏感。
48、在音韻方面,這首詩偶句押韻,同一節(jié)二、四句押相同的韻,造成了一種疊蕩起伏的音韻美。
49、在詩人有節(jié)奏有韻律的吟唱中,詩中的意境、詩人的愁緒也在變化、擴散開來。
50、 這首詩采用現(xiàn)代白話形式,繼承了中國古典傳統(tǒng)詩歌的含虛、典雅,又采用了音語中的語法調(diào)式,可謂中西合壁。
51、而繪畫的色彩美在詩中也用明顯體現(xiàn),詩中的云彩、金柳、青荇、清泉,天上虹,一組組物象的顏色鮮明,寫出了康橋之美 。
52、這樣一幅色彩明艷的畫卷,與詩人的心情并不矛盾,正是因為它的美,才令詩人如此難以割舍! 讀《再別康橋》,如觀樓如吟歌如賞畫,而感受到的是詩人那淡淡的離別之戀之愁之哀。
53、 《再別康橋》讀后感 --“再”讀《再別康橋》 老一輩的文學家中,早逝的徐志摩尤其受青年朋友的喜愛。
54、特別是他的著名詩作《再別康橋》,使得他簡直就是浪漫的化身。
55、但在我看來,《再別康橋》除了“那美麗動聽的音節(jié)和詩人飄逸,灑脫的翩翩風度”之外,一個“再”字或許更能讓我們有所了解。
56、 在《再別康橋》之前,徐志摩曾寫過多篇關于康橋的詩作及散文。
57、在1922年,他第一次離開康橋時曾寫下了長詩《康橋再會吧》,后又曾寫過《康橋西野暮色》,《康橋晚照即景》等詩,及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橋》。
58、康橋給志摩的印象及影響都是很深刻的。
59、他是要從羅素才到英國的,用他的話講是“想跟這位二十世紀 的福祿泰爾認真念一點書去。
60、”他的“書”沒念成,因為羅素叫康橋給除名了,但他卻留在了倫敦,后又到了康橋。
61、徐志摩在康橋最初的日子應該說是有些寂寞的,同居幾間小屋的張幼儀業(yè)已成為他的前妻,而且他“他在康橋還只是個陌生人,誰都不認識。
62、”在《我所知道的康橋》中,徐志摩曾這樣寫到“單獨是一個耐尋味的 現(xiàn)象,我有時想它是任何發(fā)現(xiàn)的第一條件。
63、”他發(fā)現(xiàn)了什么?他發(fā)現(xiàn)了康橋。
64、他又曾這樣表述“說實話,我連我的本鄉(xiāng)都沒有什么了解,康橋,我要算是相當有交情的。
65、”康橋?qū)π斓挠∠笕绱酥睿螞r又是一位在“單獨”時一起相處的朋友。
66、這便難怪他不止一次的寫到 康橋,再一點,康橋?qū)τ谒松某砷L的幫助也是巨大的。
67、他一再說:“我的眼是康橋教我睜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橋給我撥動的,我得自我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
68、”可見,康橋?qū)λ挠绊懯呛艽蟮?,這便是他前幾次 寫康橋的感情由來:對康橋的留戀,對往昔的懷念是主要的感情。
69、 然而,《再別康橋》卻不是完全相同的背景或單純的感情。
70、《再別康橋》是徐在1925年故地重游的歸國途中,于11月6日在輪船上寫成的,在徐志摩的書信卷上看到致陸小曼的信(1928年10月4日在船上寫)曾提到過要去印度的“為還幾年來的一個心愿,在老頭升天之前再見他(指泰戈爾)一次”,然后回 滬。
71、如若當時徐真的先去了印度,后回的國,則《再別康橋》應該是在從印度回上海的途中在輪船上所作。
72、在這封信中,徐還曾寫到“乘眉,我想你極了,一離馬 賽,就覺得歸心似箭,恨不能一腳就往回趕。
73、”由于思念,他是非常想念陸,并急切地想回國的,那么他又怎么會寫出《再別康橋》這樣深情難抑,灑脫而又纏綿的佳作呢?其實也不是難以理解的,正是對康橋留戀,懷念和對眉的思念這些矛盾的心里,使得徐對康橋的“告別”深情又不至纏綿,留戀又不失灑脫。
74、像是一滴若即 若離瓊漿,想告別卻粘著你的心。
75、于是,才會有“輕輕地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
76、”他的這一次重游不似往昔那般地沉醉,留連,于是便有幾分輕松與灑脫。
77、可是,畢竟如前面所講,康橋給徐的記憶是最深刻的。
78、于是想要告別,往事就會如陳酒香氣回腸,激蕩心扉。
79、徐便是如此,往日康橋的一幕幕情景再現(xiàn)眼前:金柳,青 荇,潭水,三個意象表現(xiàn)了作者對康橋的眷戀。
80、對這份眷戀的加重升華,應該說是從第五節(jié)“尋夢--”開始,而正是那潭水中“沉淀著彩虹似的夢”勾起了他對當 年的舊夢,那些纏綿的“宿愿”和“理想”的記憶。
81、景色依舊,人事全非,詩人想再尋舊歡,注定是不可能的事。
82、于是“不能放歌”“只好沉默”。
83、此時此刻“沉默 ”的不是“今晚的康橋”,是作者自己。
84、詩人已完全陷入對往昔生活的甜蜜回憶之中。
85、當作者醒來,再次明白他是在告別,使得詩的結尾便帶上幾分苦澀,悵惘和難言的情懷。
86、于是,這最后的“揮袖”便帶了幾分無奈進去,詩人不愿帶走一片云彩,那云彩想來便是那些夢,詩人可能只是想把它永遠地珍藏在心中(也許包括那些和泰戈爾一起的日子)。
87、 這首詩的美,當然不只在詩人那份細膩的感情上,在藝術形式上,音樂的美和建筑的美皆融其中,這大約是好多人喜歡的原因吧。
本文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標簽: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