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孫權勸學的原因和成果,孫權勸學的原因這個問題很多朋友還不知道,今天小六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編輯本段]一、原文 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
2、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
3、 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
4、”蒙乃始就學。
5、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6、 [編輯本段]二、譯文 當初,孫權對呂蒙說:“你當權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學習!”呂蒙以軍中事務太多為借口推辭。
7、孫權說:“我哪里是要你成為研究經書,傳授經學的學官呀!只不過是要你粗略地瀏覽群書,了解往事罷了。
8、你說你事務多,能像我(有那么多事務)一樣?我經常讀書,自己認為(讀書對我)十分有效益。
9、”呂蒙這才開始從事學習。
10、(后來)等到魯肅經過尋陽,跟呂蒙談論商議(時),(魯肅)大吃一驚說:“(從)你如今的才干和謀略(來看),(你)不再是過去的東吳呂蒙(現指學識尚淺的人)可相比的了!”呂蒙說:“(對于有才華的人)讀書人離別了幾天,就應該重新用新的眼光來看待。
11、兄長怎么知道這件事(的變化)這么晚呢?”魯肅于是就拜見了呂蒙的母親,(并與呂蒙)結為朋友后告別。
12、 詞語解釋: 1,選自《資治通鑒》卷六十六;《資治通鑒》是司馬光(1019~1086)主持編寫的一部編年通體史,記載了從戰(zhàn)國到五代共1362年間的史事。
13、 2,權:指孫權,字仲謀。
14、 3,卿:古代君對臣或朋友之間的愛稱,你。
15、 4,當涂掌事:當涂,當道。
16、涂,通“途”。
17、掌事,掌管政事。
18、 5,辭:推辭。
19、 6,務:事務。
20、 7,孤:古時諸侯王的自稱。
21、 8,治經:研究儒家經典。
22、經:指《易》《書》《春秋》《禮》等書。
23、 9,博士:古代學官。
24、 10,邪(Yé):通“耶”,語氣詞。
25、 11,涉獵:泛覽,瀏覽群書。
26、 12,見往事:了解歷史。
27、見,了解。
28、往事,指歷史。
29、 13,乃:于是,就。
30、 14,及:到了…的時候。
31、 15,過:到。
32、 16,尋陽:縣名。
33、 17,才略:才學和謀略。
34、 18,非復:不再是。
35、 19,更:重新。
36、 20,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看待。
37、刮目,擦擦眼。
38、 21,大兄:老兄,這里是對同輩年長者的尊稱。
39、 22,見事:了解事物。
40、 23,但:只,僅。
41、 24,孰若:哪個像。
42、 25,謂:對……說。
43、 26,就:從事。
44、 27,遂:于是,就 28,士別三日:有抱負的人離別幾日。
45、 29,何:為什么。
46、 30, 即 :重新 31.初:原來,本來。
47、 32,呂蒙:三國時吳國名將。
48、 [編輯本段]三、作者簡介 司馬光(1019—1086),字君實,陜州夏縣(現在屬山西省夏縣人)涑水鄉(xiāng)人,世稱涑水先生。
49、寶元進士。
50、仁宗末年任天章閣待制兼侍講知諫院。
51、他立志編撰《通志》,作為封建統(tǒng)治的借鑒。
52、治平三年(1066)撰成戰(zhàn)國迄秦的八卷。
53、英宗命設局續(xù)修。
54、神宗時賜書名《資治通鑒》。
55、王安石行新政,他竭力反對,與王安石在帝前爭論,強調祖宗之法不可變。
56、被命為樞密副使,堅辭不就,于熙寧三年(1070)出知永興軍(現在陜西省西安市)。
57、次年退居洛陽,以書局自隨,繼續(xù)編撰《通鑒》,至元豐七年(1084)成書。
58、他從發(fā)凡起例至刪削定稿,都親自動筆。
59、元豐八年哲宗即位,高太皇太后聽政,召他入京主國政,次年任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數月間盡廢新法,罷黜新黨。
60、為相八個月病死,追封溫國公。
61、著有《司馬文正公集》《稽古錄》等。
62、 [編輯本段]四、人教版教參 一、整體把握 本文是根據先前的史書改寫的。
63、因先前的史書已有較詳細的記載,而又無新的史料可以補充,所以本文是根據從略的原則對先前史書的有關記載進行改寫的。
64、與《三國志·吳志·呂蒙傳》裴松之注引《江表傳》的文字相比,本文僅區(qū)區(qū)129字,雖極簡略但剪裁精當,不僅保留了原文的精華,保持了故事的完整性,而且以更精練的文筆突出了人物的風采,是一篇成功的改寫之作。
65、 本文寫的是呂蒙在孫權勸說下“乃始就學”,其才略很快就有驚人的長進而令魯肅嘆服并與之“結友”的佳話。
66、可分兩層:先寫孫權勸學,呂蒙“乃始就學”;后寫魯肅“與蒙論議”,“結友而別”。
67、 本文記事簡練。
68、全文只寫了孫權勸學和魯肅“與蒙論議”兩個片斷,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緊接著就寫出結果,而不寫出呂蒙如何好學,他的才略是如何長進的。
69、寫事情的結果,也不是直接寫呂蒙如何學而有成,而是通過魯肅與呂蒙的對話生動地表現出來。
70、寫孫權勸學,著重以孫權的勸說之言,來表現他的善勸,而略去呂蒙的對話,僅以“蒙辭以軍中多務”一句寫呂蒙的反應,并僅以“蒙乃始就學”一句寫呂蒙接受了勸說;寫魯肅“與蒙論議”,著重以二人富有風趣的一問一答,來表現呂蒙才略的驚人長進,而略去二人“論議”的內容,并僅以“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一句作結。
71、 二、問題研究 1.本文是怎樣以對話表現人物的? 本文注重以對話表現人物。
72、對話言簡意豐,生動傳神,富于情趣。
73、僅寥寥數語,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說話時的口吻、神態(tài)和心理。
74、 孫權勸學,先一語破的,向呂蒙指出“學”的必要性,即因其“當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學”;繼而現身說法,指出“學”的可能性。
75、使呂蒙無可推辭,“乃始就學”。
76、從孫權的話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勸,又可以感到他對呂蒙的親近、關心、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
77、“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贊嘆,可見魯肅十分驚奇的神態(tài),以他眼中呂蒙變化之大竟然判若兩人,表現呂蒙因“學”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難以置信的驚人長進。
78、需要指出的是,魯肅不僅地位高于呂蒙,而且很有學識,由他說出這番話,更可表明呂蒙的長進確實非同一般。
79、“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是呂蒙對魯肅贊嘆的巧妙接應。
80、“三日”形容時間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驚奇、難以置信的樣子。
81、并且,他還很愛才。
82、從呂蒙的答話中可見他頗為自得的神態(tài),他以當之無愧的坦然態(tài)度,表明自己才略長進之快之大。
83、孫權的話是認真相勸,魯肅、呂蒙的話則有調侃的意味,二者的情調是不同的。
84、 在本文中,寫魯肅、呂蒙對話,一唱一和,互相打趣,顯示了兩人的真實性情和融洽關系,表明在孫權勸說下呂蒙“就學”的結果,從側面表現了呂蒙的學有所成,筆墨十分生動,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處。
85、 2.魯肅為什么與呂蒙“結友”? 文章以“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結尾。
86、魯肅之所以主動與呂蒙“結友”,是因為魯肅為呂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與之深交,表明魯肅敬才、愛才,二人情投意合。
87、這最后的一筆,是魯肅“與蒙論議”的余韻,進一步從側面表現了呂蒙才略的驚人長進。
88、 從另一方面,我們有不難看出一點——為什么在呂蒙“非復吳下阿蒙”的時候,魯肅才和呂蒙“結友”,這里面難道沒有一層社會原因嗎?當呂蒙有了才華,有了見識,魯肅看出來,這小子,以后肯定有大作為,現在何不早早交友,以后大家相互之間有個照應。
89、看來,一個人有沒有很多朋友,你有沒有“利用價值”還是很重要的! 練習說明 一、仔細閱讀課文,想想呂蒙的變化對你有什么啟示。
90、 設題目的是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并從中受到啟發(fā)。
91、 二、朗讀課文,注意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所表示的語氣。
92、 設題目的是讓學生了解課文中的幾個語氣詞所表示的語氣。
93、文言文中的語氣詞有重要的表情達意作用,并且數量多,用法靈活,在學習文言文的過程中要注意隨時積累。
94、文言語氣詞的用法,要通過朗讀來體會。
95、 1.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邪:通"耶"語氣詞。
96、 2.但當涉獵,見往事耳。
97、 耳:表示限止語氣,可譯為“罷了”。
98、 [編輯本段]五、有關資料 《資治通鑒》簡介 《資治通鑒》,北宋司馬光撰。
99、294卷,有考異、目錄各30卷,約300多萬字。
100、編年體通史。
101、司馬光初成戰(zhàn)國至秦二世八卷,名為《通志》,進于宋英宗。
102、治平三年(1066)奉命設書局繼續(xù)編撰,至神宗元豐七年(1084)完成,歷時19年。
103、神宗以其“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給君王,先輩的錯誤為借鑒,不在犯相同的錯誤,所以命名為《資治通鑒》。
104、全書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后周世宗顯德六年(959)。
105、取材除十七史以外,尚有野史、傳狀、文集、譜錄等222種。
106、幫助編撰者有劉攽、劉恕、范祖禹、司馬康等,各就所長,分段負責,先排比材料為“叢目”,再編成“長編”,然后由司馬光總其成,刪訂定稿。
107、內容以政治、軍事為主,略于經濟、文化。
108、記載了從戰(zhàn)國時期到五代十國時期共1362年間的史事。
109、 有“考異”以明取材不同之故,有“目錄”以備查閱之用,為歷史研究工作提供了較系統(tǒng)而完備的資料。
110、注釋主要有宋末元初人胡三省的《資治通鑒音注》。
111、清初嚴衍著《資治通鑒補正》,為《通鑒》拾遺補缺,刊正錯誤,也做了一些工作。
112、 記載了從戰(zhàn)國到五代共1362年間的史詩事。
113、 關于呂蒙 呂蒙(178—219),三國汝南富陂(現在安徽省阜南縣東南)人,字子明。
114、少依孫策部將鄧當,當死,代領其部屬。
115、從孫權攻戰(zhàn)各地,任橫野中郎將。
116、后隨周瑜、程普等大破曹操于赤壁。
117、初不習文,后聽從孫權勸告,多讀史書、兵書,魯肅稱其“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
118、魯肅卒,代領其軍,襲破蜀將關羽,占領荊州。
119、不久病死。
120、 孫權與陸遜論周瑜、魯肅及蒙曰:“……子明少時,孤謂不辭?。▌。D難、困苦)易,果敢有膽而已;及身長大,學問開益,籌略奇至,可以次于公瑾,但言議英發(fā)不及之耳。
121、圖取關羽,勝于子敬。
122、” ?。ㄕ浴度龂尽侵尽蚊蓚鳌罚 £P于魯肅 魯肅(172~217年),字子敬,身高約合現今1.8米,臨淮東城(今江蘇泗洪臨淮鎮(zhèn))人漢族,三國時期東吳著名政治家、外交家和軍事家。
123、他不但治軍有方,聞名遐邇,而且慮深思遠,見解超人。
124、《三國演義》將其塑造成一個忠厚老實之人,忽略了他的才能,這是錯誤的。
125、 魯肅出生時其父就去世了,和祖母共同生活。
126、魯肅家中異常富有,但由于祖輩無人出仕為官,魯肅的家庭雖然資財豐足,但并不屬于士族階層,只是那種在地方上有些勢力的豪族。
127、據考,魯肅體魁貌奇,少時就胸有壯志,好出奇計,且愛擊劍騎射。
128、魯肅性格好施舍別人。
129、由于家道殷富,他常招聚少年,一起講兵習武。
130、晴天,偕眾往南山(今江蘇盱眙山的古稱)射獵,陰雨,則聚眾講習兵法,以此練習武藝。
131、 《三國志·吳志·呂蒙傳》及裴松之注引《江表傳》的有關文字 《三國志·吳志·呂蒙傳》:“魯肅代周瑜,當之陸口,過蒙屯下。
132、肅意尚輕蒙,或說肅曰:‘呂將軍功名日顯,不可以故意待之,君宜顧之。
133、’遂往詣蒙。
134、酒酣,蒙問肅曰:‘君受重任,與關羽為鄰,將何計略,以備不虞?’肅造次應曰:‘臨時施宜。
135、’蒙曰:‘今東西雖為一家,而關羽實虎熊也,計安可不豫定?’因為肅劃五策。
136、肅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呂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137、’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138、初,權謂蒙及蔣欽曰:‘卿今并當涂掌事,宜學問以自開益。
139、’蒙曰:‘在軍中??喽鄤眨植蝗輳妥x書。
140、’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令涉獵見往事耳。
141、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少時歷《詩》《書》《禮記》《左傳》《國語》,惟不讀《易》。
142、至統(tǒng)事以來,省三史(魏晉南北朝以《史記》《漢書》《東觀漢記》為三史)、諸家兵書,自以為大有所益。
143、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學必得之,寧當不為乎?宜急讀《孫子》《六韜》《左傳》《國語》及三史。
144、孔子言:“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145、”光武當兵馬之務,手不釋卷,孟德亦自謂老而好學,卿何獨不自勉勗邪’蒙始就學,篤志不倦,其所覽見,舊儒不勝。
146、后魯肅上代周瑜,過蒙言議,常欲受屈。
147、肅拊蒙背曰:‘吾謂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
148、’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149、大兄今論,何一稱穰侯乎?兄今代公瑾,既難為繼,且與關羽為鄰。
150、斯人長而好學,讀《左傳》略皆上口,梗亮有雄氣,然性頗自負,好陵人。
151、今與為對,當有單復(單復,猶奇正,古代戰(zhàn)術之一),以卿(卿,當為“鄉(xiāng)”。
152、從盧弼說)待之。
153、’密為肅陳三策。
154、肅敬受之,秘而不宣。
155、權常嘆曰:‘人長而進益,如呂蒙、蔣欽,蓋不可及也。
156、富貴榮顯,更能折節(jié)好學,耽悅書傳,輕財尚義,所行可跡,并作國士,不亦休乎?’ 吳下阿蒙 裴松之注引《江表傳》:“初,權謂蒙及蔣欽曰:‘卿今并當涂掌事,宜學問以自開益。
157、’蒙日:‘在軍中??喽鄤?,恐不容復讀書。
158、’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令涉獵見往事耳。
159、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少時歷《詩》、《書》、《禮記》、《左傳》、《國語》,唯不讀《易》。
160、至統(tǒng)事以來,省三史、諸家兵書,自以為大有所益。
161、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學必得之,寧當不為乎?宜急讀《孫子》、《六稻》、《左傳》、《國語》及三史。
162、’……蒙始就學,篤志不倦,其所覽見,舊儒不勝。
163、后魯肅上代周瑜,過蒙言議,常欲受屈。
164、肅拊蒙背曰:‘吾謂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
165、’” 說解:吳下,指東吳。
166、阿蒙指呂蒙,東吳大將。
167、他學識不足,孫權勸他和蔣欽,要多讀兵書、史書。
168、呂蒙勤奮學習,大有長益。
169、魯肅和他交談,常彼呂蒙駁倒。
170、魯肅贊許地說:你已不再是過去的東吳阿蒙了。
171、后以“吳下阿蒙”稱譽別人變化很大,長進明顯;或反其意而用之,謙指自己毫無長進,也作“阿蒙吳下”。
172、金元敏之《讀裕之弟詩稿》:“吳下阿蒙非向日,新篇爭遣九泉知。
173、”清黃景仁《聞稚存丁母優(yōu)》:“阿蒙吳下還依舊,他日登堂欲拜難。
174、” 告訴我們的道理 1)通過孫權勸告呂蒙讀書,呂蒙讀書后大有長進的故事,告訴我們"開卷有益"的道理。
175、 2)我們不要以一成不變的態(tài)度看待他人,要以開放的眼光看待事物。
176、 3)不能因為事情繁忙就放棄學習,堅持讀書是有益的。
177、 4)要善于聽取他人的建議或意見 5)告訴我們一個人只要廣泛涉獵就會學有所成。
178、 6) 不但自己要學好,還要催動附近的人也要學習,讓社會也一起進步。
179、 [編輯本段]六、本文成語 吳下阿蒙、刮目相待、士別三日即當刮目相待。
本文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標簽: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